武汉松盛光电

激光锡焊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激光锡焊 > 判断激光锡焊效果的方法有哪些

判断激光锡焊效果的方法有哪些

判断激光锡焊效果需从外观、物理性能、电气性能三个核心维度入手,结合行业标准(如 IPC-A-610)和实际应用场景,通过直观观察与专业检测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估。

一、外观检测:最直接的初步判断

外观是判断焊点是否合格的第一关,通过目视或高倍显微镜(通常 20-50 倍)观察,重点关注以下 5 点:

焊点形状与润湿性合格焊点应呈 “月牙形” 或 “圆弧过渡”,锡料均匀铺展在焊盘和插针上,无明显 “拉尖”(锡料末端尖锐)、“缺锡”(焊盘未被完全覆盖)或 “堆锡”(锡料过度堆积)。若锡料仅附着在插针上,未与焊盘充分结合,说明润湿性差,存在虚焊风险。

表面状态焊点表面应光滑、有金属光泽,无明显氧化(发黑、发暗)、气泡(表面凸起或小孔)、针孔(微小孔洞)或杂质(白色残留物)。氧化或杂质会降低焊点导电性和可靠性,气泡则可能导致后期焊点开裂。

焊盘与元件完整性观察焊盘是否因过热出现 “翘起”(焊盘与 PCB 基材分离)、“碳化”(边缘发黑),插针是否变形、弯曲或被激光烧损。若焊盘脱落或插针损伤,直接判定为不合格。

相邻焊点间距对于密集插针,需确认相邻焊点无 “桥连”(锡料粘连),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(通常不小于最小电气间隙),避免短路风险。

透锡率(针对通孔插针)通过 PCB 背面观察,锡料应从正面焊盘渗透至背面,形成 “喇叭口” 状,透锡率需达到 75% 以上(即背面锡料覆盖面积不小于焊盘面积的 75%)。透锡不足会导致焊点机械强度和导电性下降。

二、物理性能检测:验证结构可靠性

物理性能检测主要评估焊点的机械强度和抗环境干扰能力,常用方法有 3 种:

拉拔测试使用拉力计(精度 0.1N)垂直拉动插针,施加额定拉力(根据元件规格,通常为 5-15N)并保持 10-30 秒。若焊点无脱落、插针无断裂,且拉力值符合设计标准,说明机械强度合格;若焊点脱落或拉力值低于标准,判定为虚焊或焊锡强度不足。

振动测试将焊接后的 PCB 板固定在振动台上,按照行业标准(如 IPC-9701)设定振动参数(频率 10-2000Hz,加速度 10-50m/s²),持续振动 1-2 小时。测试后检查焊点是否出现裂纹、脱落,或通过后续电气测试验证是否存在接触不良。

冷热冲击测试将样品放入冷热冲击箱,在极端温度(如 - 40℃~125℃)之间循环切换(每个温度段保持 30-60 分钟,循环 100-500 次)。测试后观察焊点是否因热胀冷缩出现开裂、锡料与基材分离,评估其抗温度变化能力,尤其适用于汽车电子、工业控制等恶劣环境场景。

三、电气性能检测:确保功能正常

电气性能直接决定焊点是否能实现电流传输功能,常用检测方法有 4 种:

导通测试使用万用表或导通测试仪,测量焊点两端(焊盘与插针)的电阻值,通常要求电阻小于 50mΩ(具体根据设计要求)。若电阻值过大或不通,说明存在虚焊、开路或接触不良。

绝缘电阻测试对于相邻焊点或焊点与 PCB 基材,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施加高压(如 500V DC),测量绝缘电阻,要求不小于 100MΩ。若绝缘电阻过低,可能存在锡料桥连或 PCB 基材漏电,有短路风险。

焊点空洞率检测通过 X 射线检测机(X-RAY)穿透 PCB 板,观察焊点内部是否存在空洞(未被锡料填充的空隙)。行业通常要求空洞率不超过 15%,若空洞过大或集中在电流路径上,会导致焊点发热、导电性下降,甚至烧毁。

在线功能测试(ICT)将 PCB 板放入在线测试仪,模拟实际工作环境,检测焊点所在电路的电压、电流、信号传输是否正常。若电路功能失效(如信号衰减、电压异常),需结合外观和 X-RAY 检测定位焊点问题。


下一页: 没有下一页了

相关文章